12张图表,看懂“气候变暖160年”与“中国零碳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统计图表图片 温度 12张图表,看懂“气候变暖160年”与“中国零碳发展”

12张图表,看懂“气候变暖160年”与“中国零碳发展”

2024-06-21 1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据图片来源:IPCC报告,视频制作 Freda@S-Future

气候变化并非均匀分布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4度,有些地区年均气温可以上升7度,有些则基本不变。这就意味着,旱涝灾害、极寒极热很有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生,且程度远大于“平均值”。

中国北方地区气温上升较为显著

根据IPCC的模拟结果,中国很多地区的气温上升程度都要比全球均值高,这点在北方地区尤为突显。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因人类行为已升高了至少1度,中国则上升了约1.7度,北京更是比1960年热了2.5度,青藏高原也在2019年迎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第一个“夏天”。

旱涝洪灾可能性增大

降水量方面,在全球升温2-4度的模拟情况下,京津冀及西北地区全年降雨增很有可能增加20-40%,“晋蒙豫鲁苏皖沪藏”等地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土地湿度方面,“青藏川滇浙沪”的土地湿度下降较为明显,也就是说干旱情况可能更易发生。

所以,气候变化绝不是让沙漠变成绿洲,冬天更加温暖的“好事”。

“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关吗?

工业革命后,碳排放量激增,全球气温也随之升高。图中黑线描绘了1850-2019年期间,全球气温变化与累计碳排放量的正比关系,可见其相关性;彩色区域则展现了IPCC模拟不同碳排放情况下到2050年的可能温度变化,可以看到,全球气温在2050年将很大可能升高1.5-2.5度。

图2: 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图

数据图片来源:IPCC报告,翻译制作:Freda@S-Future

有没有可能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正好与工业革命同期发生呢?从过去2000年,甚至10万年的全球气温波动情况看,几率非常小。图3显示,全球平均气温已超过2000年来的最高点,也大概率地超过了10万年间的最热跨世纪平均气温。

图3: 全球气温历史变化图

数据图片来源:IPCC报告,翻译制作:Freda@S-Future

所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尤其是“碳排放”关联密切。除了“适应”,我们能做的就是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也就是要“低碳转型”“零碳发展”。

2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

China‘s Carbon Emission i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中国是第几大“碳排放经济体”?

下面两张图展现了各国家地区2017年当年及1751-2017年历史累计碳排放量占比 - 中国当年碳排放占比27%,累计占比12.7%。所以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但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大责任方。

图4: 2017年,各国碳排放占比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图5: 1751-2017年,各国累计碳排放占比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点击视频,观看工业革命后各国碳排放变化

图6: 各国碳排放量变化及对比(1860-2019)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中国人均碳排放量怎样?

2017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积极倡导者-欧盟持平,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40%左右。所以,中国的人均碳足迹目前并不高,碳排放还未到可以自然滑落的阶段;但综合中国人口体量,如果不加以节制,将会产生严重影响。

点击视频,观看工业革命后各国人均碳排放变化

图7: 各国人均碳排放量变化及对比(1860-2019)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中国国民“消费”了多少碳呢?

在计算碳排放量时,国际惯例通常是谁产生谁负责,然而有些产品却是为了出口供他国消费而生产的。图8中,实线是6大碳排放国的排放量,虚线是消费量,可以看出中国的排放大于消费,有10%的碳源于净出口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净出口国”;而美国、欧盟、日本均是净进口国。也就是说美国一件晚礼服的碳足迹很有可能要由中国来承担的。

图8: 六大碳排放国家地区碳排放量

图片来源:UNEP: 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

翻译制作:Freda@S-Future

中国是第几个“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如图9所列,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宣布了本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且不少是在2050年,所以中国不是独一份,也不是第一份,但是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贡献是最大的,魄力也是最强的。这些从上面的中国碳排放体量,人均碳足迹水平,贸易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都可以看出。

图9: 各国家地区“碳中和”时间表及总排放占比

数据来源:Energy&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Our World in Data;绘制:Freda@S-Future

就“碳达峰”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碳排放会自然而然地达到一个峰值,举例来说,欧盟于上世纪80年代碳达峰,美国日本也分别于2007、2008碳达峰。不同于很多发达国家,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尚未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所以激进式减排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会非常明显。因此“减碳”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绝不是牺牲发展,完成目标。

图10: 中美欧日历史碳排放及达峰情况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翻译制作:Freda@S-Future

“达峰”到“中和”之间,欧美日有40年甚至70年,中国只有30年,任务非常艰巨。所以在“达峰”的路上,既要确保经济发展,又要抑制高排放项目盲目“攀高峰”,更须各行业部门为“中和”做好充分准备。7月末政治局提出“先立后破”,小编的理解是在“达峰”的路上,“立”好经济,“立”好基础,“中和”的“破”才能水到渠成。

03

中国碳排放结构及未来转型方向

Carbon Structure in China and Future Transition

中国低碳转型的重点在哪里?

我们通过中国各部门碳排放的占比来回答这个问题。

图11:中国碳排放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制作 Freda@S-Future

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

我们平时所说的“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包含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只不过依据其引发温室效应的能力,等比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同计算,就是常见的CO₂e。图11可见,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占比18%左右,主要包括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这些气体排放与农牧业关联紧密,比如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排泄、氮肥施用、水稻种植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短期减排相对容易,但长期来看,难度更大,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关键。

能源、工业是中国低碳转型的重点

二氧化碳排放中,体量最大的板块是工业以及电力,建筑和交通次之。与能源相关的排放占比72%,与工业相关的占37%。这就是为什么说“减排”实际上是一场能源转型,是对工业革命后主流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型。在中国的这场能源转型中,生产端主要在“电力”,消费端主要在“工业”,但“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能源转型中,消费端机遇显现

能源转型中,生产端要“清洁化”、消费端要“电气化”。但当消费端不断“电气化”后,生产端既要完成自我转型,又要面对不断增加的电力需求,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这时,节能将起重要作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将是“高灵活性”、“多元互动”和“数字赋能”的,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运行的时代机遇即将到来。

“碳中和”力度有多大?

探讨中国“碳中和”路径的研究非常之多,小编这里选取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中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的推荐情景,做个初步探讨。

图12: 2度目标导向下推荐情景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部门构成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主要部门减排任务非常重

我们可以看到在该情景下,要达到碳中和,中国需要减少70%的总体排放,各部门所需减排程度都非常大,尤其是电力、工业耗能、建筑耗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所需减排幅度基本都在65%-80%,交通部门也在45%左右。

碳汇、负碳技术抵消占比有限

图中负值代表农林业碳汇、碳捕捉和存储(CCS)。可以看到,即使达成碳中和,其可抵消碳排放也只有25%左右。所以,减排不能只靠植树造林,需要各主要部门的切实转型。

新兴市场巨大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7月指出,根据我国相关部门测算,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或将需要投入136万亿人民币,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中国零碳发展重点领域,S-Future在之后的文章中会从电力、工业、建筑、交通、投资、科技、公司治理等维度探讨低碳转型中的解决方案与商业机遇,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更多深入充分的跨界交流,也欢迎大家加微关注留言,一同探索最感兴趣的话题。

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交流。

S-Future主编赵富宇Freda毕业于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专业,有多年能源转型等相关方向行业研究、政策商业咨询经验,对低碳发展及跨界合作充满热情。

敬请联系Freda加入S-Future跨界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合作、交流洞察、发掘商机。

参考文献

直接引用文献及数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UNEP: 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

Our World in Data: Global Carbon Project;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re; https://ourworldindata.org/

Berkley Earth http://berkeleyearth.org/

Energy&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https://eciu.net/netzerotracker/

其他参考文献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

世界气象组织:WMO 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全球气候治理策略及中国碳中和路径展望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气候路径报告

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NewClimate Institute & Data-Driven EnviroLab: Navigating the Nuances of Net-Zero Targets

欢迎关注“S Future可持续未来跨界交流”公众号!

相关链接 —— S-Future及主办介绍:

S-Future可持续未来跨界交流平台上线啦! 励讯集团介绍 励展发布新的品牌标识RX及定位 爱思唯尔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图文来源:S Future 可持续未来跨界交流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人

展位预定

叶绪武先生

📞电话:021-2231 7259

📧邮件:[email protected]

参展咨询

孙梅女士

📞电话:010-5933 9281

📧邮件:[email protected]

行业

薄膜胶带行业群

获得更多行业资讯

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线供需配对平台

实现行业人士

全年采购供给需求的发布

视频

视频号

延伸于朋友圈的

社交/推广/宣传新方式

抖音

分享有趣好玩的话题

开启互动新引擎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快来加入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获取免费参观门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